《国际循环》:能谈一下您对心房碎裂电位(CFAE)的认识吗?如何区分主动和被动驱动类型CFAE?
夏云龙教授:CFAE消融于2005年出现,可以提高房颤消融的成功率,而只进行了碎裂电位的消融,不是针对传统上的肺静脉电隔离来进行房颤消融,也能达到高的房颤消融成功率,但是这种术式重复性比较差,很多的中心包括国内的中心很难重复高的成功率,这里面会有线型观察的问题,这与CFAE本身的机制有关系,因为目前很多CFAE本身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对于CASF的机制从早期的理解和现在的理解,争议比较大。有人认为CASF的机制就是房颤波本身的碰撞,因为房颤是多子波折返,子波碰撞后也可能产生碎裂电位,这种碎裂电位消融意义不大,但是也有些CASF占主导,是与房颤相关的源头。常常说的机制改变,心房的某个部分存在一个稳定的CASF区域改变,针对性的消融可能会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很多的基础研究也证实了碎裂电位既有子波碰撞的这种因素,也有一些主导的因素,所以说CASF有一定意义,但是如何区分和定义这种碎裂电位,比较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在消融过程中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中心的术者对于CASF有三个看法:怎么统一包括电位的振幅,碎裂电位持续时间,多少个碎裂电位这方面都会有一些争议。除了常见的机制,还考虑是不是碎裂电位与一些迷走神经和自主神经有关,因为碎裂电位的分布区域往往与迷走神经的分布区域相近,迷走神经的变化也可能会产生碎裂电位的局部变化。除定义为碎裂电位外,还有人定义为主导频路。5月份在美国HRS大会上报道,通过电子分析,心房内蓝状电极标测去找这种主导的部位,找主导的转子,这种主导的转子也就发生机制的主要因素,但是目前都是还处于一个研究的阶段。但是根据我和几个国外专家的讨论,他们对于持续性房颤应用这项技术术中终止房颤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对于这个前景比较乐观,下一步可能会更多的实验研究来证实。总体上碎裂电位有价值,但是由于机制本身不是完全清楚,而定义上相对不是很明确,所以在目前临床应用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说现在有争议对碎裂电位到底是进行不进行消融,对碎裂电位消融以后有什么样的一个后果,包括碎裂电位以后的房性心律失常及副作用的出现,所以说目前还是有争议的一个阶段。
《国际循环》:您怎么看待持续性房颤的主频点分布与心脏神经丛的关系?
夏云龙教授:这种主频点分布和碎裂电位的分布都和迷走神经比较接近,尤其是一些肺静脉前庭部位,也是迷走神经分布的一个主要部位,这些部位有过想关的基础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包括心外膜脂肪电迷走神经分布,包括在我们大连中心也做一些犬的动物实验,观察犬的迷走神经分布区域,在诱发房颤以后,找碎裂电位和迷走神经区域的影响如何;在颈部迷走神经干刺激诱发房颤时,心房的不应期怎样变化;诱发房颤以后,局部碎裂电位的部分怎样变化。我们也发现,迷走神经刺激以后,局部兴奋性增高的区域诱发房颤时,很多碎裂电位的分布区域与迷走神经的区域一致,而我们针对这些电位区域的消融然后再做病理,发现很多与迷走神经相关的损伤。另外我们还做过一些实验,犬心外膜开胸以后对迷走神经脂肪垫进行消融,消融以后再观察房颤的可诱发性,也是明显降低的。所以综合这些研究,还是考虑迷走神经与碎裂电位是有一定关系,起码在迷走神经支配部分,在迷走神经没有张力变化的时候,可以产生心房级的碎裂电位的一些表现。但是现在碎裂电位机制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很多争议,很多定义。所以说它与迷走神经一定是相关、互为因果的关系,还不确切,会不会有其他的因素包括碰撞,子波折返的碰撞,甚至有一些心房级的纤维化,瘢痕形成,局部产生碎裂电位,这些都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