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ACC2014]聆听来自ACC.14现场的中外专家之声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4/4/1 20:09:22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为心血管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盛会,美国心脏病学学学会(ACC)年会吸引了全球众多相关专家学者亲赴现场。在ACC召开期间,我们采访了一些参会专家,听听他们对参加ACC的感想。

  Alfred A. Bove  美国天普大学医学院

  今年ACC发布了很多有趣的临床试验,其中有一些得到的是阴性结果。虽然如此,这些试验还是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有一项有关抗炎药物降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斑块易损性研究显示,新型抗炎药并未取得明显阳性结果。尽管如此,还是有助于我们理解抗炎药物能否用于管理稳定性冠心病。有一项研究检测可乐定及阿司匹林能否改善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脏病发作风险。可乐定及阿司匹林均不能改善心脏手术后心脏病发作风险,也是阴性结果。还有一项研究关于胃旁路术治疗肥胖。两年前该研究结果提示,胃旁路术对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及高血压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今年大会上发布了3年随访结果。结论同前,即胃旁路术或减重手不仅能减轻体重还能显著改善患者代谢结局,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还有一项研究关于新型支架,这种新型支架设计独特,应用两周后能快速释放抗代谢药物佐他莫司,从理论上来说这种独特设计非常有临床价值。还有一些其他重要临床试验,其中有些是有关新型PCSK9抑制剂。PCSK9抑制剂是一种降低LDL-C新药,虽然尚未得到良好临床结局,但其降低LDL-C相关数据非常不错,提示有望成为未来血脂紊乱及心血管风险管理的重要药物。今年ACC年会公布了很多重要临床试验,带来很多关键讯息。

  赵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我感受最深的是,ACC学术内容组织得非常精心,包括每个议题的题目都下了很多功夫。每次ACC年会都有一些新技术、知识和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参会者可在第一时间获悉研究结果,这也是国际会议特别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随着互联网普及,这种大型会议形式可能会有所改变,很多人可以不用不远万里到现场参会就能知道新的研究结果。这次会议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媒体身影特别多,实际上媒体在学术信息传播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中国在会议日程制订上越来越和国际接轨,但在内容选择上,国外会议可能更认真,使其更具吸引力,也是我们需要学习之处。

  孙宁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ACC是美国最大的心血管专业会议,有来自全世界近2万名医生参会,我们对这种会议抱有期望。ACC年会涵盖许多心血管内容,作为高血压方面的医生,我非常看重高血压的一些临床试验和相关临床治疗或研究理念在全世界是如何看待的。首先,我关注指南问题,2013年底美国有JNC 8和ASH/ISH临床实践指南两部指南公布,在阐述方面有不同之处,在此次年会上,有Hypertension Guidelines and Sidelines专题,会上有三大领域专家参与,一是制订JNC 8的主要专家Suzanne Oparil阐述JNC 8如何产生、为何提出解决3个问题及还有哪些遗憾或局限性;然后,欧洲高血压指南制订专家阐述欧洲高血压指南制订过程、目标值及临床治疗理念;2013加拿大高血压指南制订的考量。通过参加这一议题,我认为每个国家制订指南都是根据自己国家特点,首先源于证据,只是证据强度及来源方法不同,如JNC 8主要基于RCT研究,排除观察性研究和meta分析,但欧洲高血压指南均纳入,加拿大高血压指南主要针对自己本国的经济学及临床治疗特点,以RCT为主导,也纳入meta分析。由于指南纳入研究不同,得到结果可能不一样,对中国有指导借鉴意义。我们中国有FAVOR研究,张宇清教授在会上也就血压目标值提出自己的观点,FAVOR研究提示中国老年人收缩压<140 mm Hg也获益。中国指南制订要根据中国特点考虑,也同意纳入观察性研究及meta分析。总体来看,以后RCT研究会越来越少,难度会越来越大,科学性和实用性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我们要总结分析中国人群数据。这次会议带给我们这个启示,使我们认识到应怎样更好地制订中国指南。

  张宇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这次来ACC,我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和ACC共同举办的联合论坛中做有关高血压方面的报告,共同讨论血压控制目标问题,对于高血压而言,血压控制目标是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在最近有关高血压指南方面,血压控制目标都是重点讨论内容,例如JNC 8中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在150 mm Hg以下,2013欧洲高血压指南建议控制在150 mm Hg以下,但如患者耐受,也可考虑控制在140 mm Hg以下,2011中国高血压指南也有类似建议。我将FAVOR研究分析和美国学者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将血压控制在140 mm Hg以上和以下,虽然有4/2 mm Hg差异,但终点事件方面差异很大。亚组分析也发现,很高危患者获益不如相对低危患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过去的看法,对于高危患者管理还需采取谨慎态度。强调对于早期患者进行血压管理或危险因素干预获益更明显。对证据也进行了分析,各指南都强调以循证为基础,但不管采用严格系统回顾方法还是采用证据加专家共识,推荐都是类似的。高质量证据仍较少,指南中更多是专家共识。

版面编辑:白靖  责任编辑:侯丹丹



ACC心血管中外专家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