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TCT2007]何奔教授谈DES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仍然是TCT2007大会的热点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11/14 13:3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国际循环》:狭窄和血栓的发生频率,时间,临床预测因子和长期临床预后怎样,这些因素能精确的模式化吗?
何奔教授:
再狭窄在冠脉介入术不同时期都有发生,PTCA时代、裸支架时代、药物支架时代再狭窄的发生率在逐渐下降,但它还是存在,目前药物支架的再狭窄率已经在10%以下,有数据显示(Ceiffo,Circulation,2005;111:791;Colombo:Circulation,2004,109:1244),在下列病变中DES的再狭窄率均超过10%:即左主干,14.1%;分叉,18.7-28%;SVG>10%;VBT失败后>47.8%;多个SES >11%;多个PES >12%。DES再狭窄的预测因子:
1、药物支架类型 在Lee等对1 228个患者,1 577个病变的研究中发现,药物支架类型也是DES后RS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使用PES发生RS的相对比是4.37(95% CI,2.90-6.58)。
2、支架截面积与支架长度 支架植入后的截面积(CSA)<5.5mm2与支架长度>40 mm均可作为再狭窄的相关因素。
3、血管的大小和病变长度 血管直径每减小0.5 mm发生造影RS的相对危险性为1.74 (95% CI, 1.31 to 2.32),发生TLR的相对危险性为1.65 (95% CI, 1.22 to 2.23), Lee等对DES植入后RS的研究发现:病变长度<20 mm的RS率为5.3%,病变长度20~40mm的RS率为8.5%,病变长度>40 mm的RS率为17.4%。
4、糖尿病 Hong等研究了药物支架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后发生再狭窄的情况,总的再狭窄率非糖尿病组为14.6%,糖尿病组为20.9% (P <0.001)。
5、其他 ISR治疗后(RR=4.16),开口病变(RR=4.84),左前降支动脉(RR=0.30)等。
支架血栓发生率DES较BMS稍高,根据CVPath的DES注册资料,自2005年以来,置入DES的患者早期及晚期ST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从2005年的早期ST(〈30天)发生率23%,晚期ST(>30天)26%,分别降至目前的7%和14%。Virmani博士认为ST发生率的降低归功于抗血小板治疗、支架技术及操作水平的进步。然而,置入DES的患者发生ST的危险性仍然仍高于金属裸支架(BMS)患者。
Camenzind博士提及,在MILAN试验和ERACI III两个注册研究中,晚期ST患者死亡率分别为45%和44.4%。他引用的资料表明每年晚期ST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平均为0.6%。
Virmani博士指出内皮化不充分是预测ST发生的良好指标,以往病理学研究表明随访18个月后,置入DES患者内皮化程度明显差于BMS患者(18月后DES内皮覆盖率55.8%,BMS内皮覆盖率89.8%,P=.0001)。置入DES的患者新生内膜面积减少,说明DES对延缓再狭窄有益,但同时其纤维化积分也明显增高。
临床情况复杂多变 ,每个医生由于经验不同,理念不同,水平不一,手术效果上的潜在差异是存在的,在循证医学时代的的今天,我们不能为临床试验 而临床试验,不能为循证而循证。我不相信有什么模式,或者计算公式能够预测每个具体病人的临床情况。那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国际循环》: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早期介入与否应该如何选择,如果早,应该什么时间合适?
何奔教授:
高危ACS患者选择早期介入的证据已经非常充足,但是,多早叫早?仍没有统一的说法。在2007 TCT会议上由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Robert K Riezebos医生发布了小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OPTIMA(Optimal Timing of PCI in Unstable Angina)的试验结果。现有的PCI和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治疗指南均建议在高危的NSTE-ACS患者应早期行PCI治疗。但早期行PCI的具体时间目前仍有争议,如即刻行PCI可能有益于进一步减少心脏事件,而适当延迟则可能有助于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OPTIMA研究的目的即是验证在NSTE-ACS患者中即刻和适当延后行PCI两种方案的优劣。造影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刻行PCI组和延迟24至48小时再行PCI组。试验第一复合终点包括术后30天内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预计的再次血管重建。试验共入选142例患者,其中即刻组73例,延迟组69例。从完成随机至开始PCI的时间即刻组平均为30分钟,延迟组为25小时。两组患者靶病变选用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比例无显著差异(90%和84%)。30天的复合终点即刻组明显高于延迟组,分别为60%和39%。其中两组死亡病例均为0,非预计的再次血管重建两组亦无差异,而只有随机后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即刻组明显高于延迟组,分别为38%和20%。即刻组患者CK-MB的峰值也明显高于延迟组。
OPTIMA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对于NSTE-ACS患者,除非极高危者,过早行PCI并无必要,反而会增加围手术期的心肌梗死发生率,而预先应用药物进行适当冷却(Cooling
down)后再行PCI可能更有益。但我们应该看到,OPTIMA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患者入选标准较严格,因此仅代表了NSTE-ACS患者中的特定人群。该研究与ISAR-COOL的结论有所不同,ISAR-COOL发现如果Cooling down 的时间在86小时,则不如即刻PCI。临床医生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个人认为,目前对于中高危的患者,除非有血流动力学或心电的不稳定,以短期(24-48小时) 的适当冷却为宜,既可以让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起效,减少介入风险;又可以减少围术期的并发症。

   《国际循环》:本次大会上谈到了很多试验,您参加了此次会议,能否从整体上或者某一个方面介绍一下本次大会的热点情况?
何奔教授:
此次TCT大会恰逢冠脉介入治疗开创30年,从PTCA到DES, 目前对DES研究最多,此次大会上介绍最多的也是关于DES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从安全性上而言,DES和BMS相比死亡率,心梗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从有效性上而言,靶血管血运重建率DES显著低于BMS,减少了患者再次PCI或CABG的机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也存在局限性,就是每年千分之2-4(比去年认为的千分之6要少) 的晚期支架血栓发生率。
Stone教授总结了RAVEL, SIRIUS,  E-SIRIUS,  C-SIRIUS 等随机实验的结果发现:CYPHER和BMS随访5年的死亡率分别为8.9%、8.2%,p=0.57 ;MI发生率分别为7.9%、6.8%。p=0.44 ;靶病变血运重建9.6%、23.9%,p<0.0001;支架内血栓1.3%、0.6%,p=0.13。在TAXUS I, II, IV, V, VI等实验中,TAXUS和BMS死亡率分别为8.4%、8.6%,p=0.89;MI发生率分别为7.4%、7.1%,p=0.66;靶病变血运重建11.7%、20.8%,p<0.0001;支架内血栓1.4%、1.0%,p=0.19。DES和BMS相比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DES显著降低了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06年9月美国FDA的DES专家组会议认为DES规范的On-label适应症为:1、稳定型心绞痛的单支原位病变;2、CYPHER 用于血管直径2.5––3.5 mm,,病变长度 ≤30 mm;3、Taxus用于血管直径2.5––3.75 mm,病变长度≤28 mm 。然而目前在小血管、长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多只病变、多部位病变、血栓、CTO病变等off-label情况下DES也得到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又会怎样?
来自意大利Dr. Colunbus在一组1044例患者中,off-label使用者680例,占65.1%,主要用于:心肌梗死,开口病变,分叉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CTO,裸支架后再狭窄,射血分数<30%,内乳动脉与大隐静脉桥等等。与on-label组相比,off-label组的平均支架长度与数量均较高(长度71.8mm vs 52.1mm;支架数:3 vs 2; P<0.001 )。进行了平均501天的随访。发现:off-label 使用组的靶血管在成型率TVR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率均无明显增加,在一些特别亚组如桥血管,糖尿病,裸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确升高TVR 与MACE。在死亡,支架晚期血栓形成(指30天以上)以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off或on label使用并无差异。
来自美国Wake Forest 大学的Applegate比较了off-label 使用DES与BMS 的差别,作者将DES前的1164例BMS 资料作为历史对照,与1285例连续的DES 资料对比,off-label的定义根据FDA panel的推荐。发现,on-label DES 的确较off-label DES有更低的心梗,死亡与支架血栓。而同样是off-label ,DES较BMS 效果要好得多,2年内心梗的相对危险性为0.78;所有原因死亡的相对危险性为0.72。  有趣的是,观察了1年以上的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DES off-label使用组的发生率0.8%,与BMS off-label使用相比没有增加,相对危险性0.91;非致命性心梗或死亡也较低,特别在那些高危亚组,如肾功能不全和近期心梗。作者得出结论,对于那些off-label使用指证的情形,DES要优于BMS。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PCI再狭窄介入治疗血栓支架BMSDESTCT2007TCT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